本文目錄
追劇真的很浪費時間。既然都是熬夜,還不如熬夜工作,
– 過度努力【推薦序】蕭彤雯
反正都要傷身體的,只少要有點生產力。
但你為什麼一定要有生產力?
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一直覺得「努力」,就是我的人生原廠設定。
人「怎麼可以」不努力?
翻開這本書,這是第一個讓我頓時語塞的對話。
前言
全世界的一切都被疫情搞得亂七八糟的,
你我難免都會心生「不知道未來在哪裡」的念頭。
尤其,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很不幸的,
在疫情之下從大學、研究所畢業, 要準備進入職場
你應該也很茫然吧?
投了超過一百封的履歷,怎麼就是沒有好消息?
履歷和自傳一改再改,怎麼就是沒有人看到我的好?
本來要踏入的產業,被疫情大大影響,後悔選錯科系?
計畫好畢業後要出國卻喊卡,要先找工作嗎?還是?
我相信,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
都和我一樣,至少有以上其中一種的困惑,
卻百思不得其解吧?
我經歷過 (也還經歷著) 瘋狂修改和投履歷的這條路,
知道這條路有多孤單、多無助、多徬徨。
但,在疫情之下找工作,
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你無法控制的。
職缺大幅減少,你每天刷新網頁一百次也不會增加,
你卻自憐你沒那個運氣找到好工作;
好不容易被選去面試了,卻突然被喊卡,
人家公司可能只是突然預算減少了、或是突然有人被內推上去,
你卻把它理解成你的能力不夠,別人不想要。
種種的外在因素,都會讓在求職這條路,
很脆弱的你,
變得更加的脆弱。
這也是為什麼,我下筆寫了這邊文章的來由。
這篇文章,標題可能看起來像是讀書心得,
但實際上,看完這本書,
差不多就像是經歷過好幾次的心理諮商。
所以,我想藉由我從這本書學到的6個技巧,
呈現在我如何實際運用到生活上,
因為這些技巧,很立即的讓我的身心狀態安定許多,
也讓我有「準備好,再出發」的勇氣。
為了讓篇幅不要太長,這個主題會分成上、中、下篇,
希望看完的你,也能慢慢地和自己過去的傷和解,
並且讓未來的人生,過得更舒心 🙂
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是一個在西方國家很被提倡的議題,
但是在台灣,可能因為翻譯的關係,
普遍人,尤其老一輩的人會認為,這是羞恥且不可談論的。
但是在疫情這麼肆虐的這兩年,
我體會到台灣的教育制度及社會價值觀,
影響了每個個體,很多的心理狀態,連帶造成負面心理健康。
希望能慢慢的,藉由經驗分享,
普及台灣人更加重視 mental health 的議題,
讓我們未來的孩子,能夠更健康及穩定的長大成人。
*Disclaimer*
由於我並不是專業的心理諮商師,
以下的論點都是以個人經驗為出發點,
但由書籍為我的行動 back up。
1. 體認人生不是每件事都要有生產力
台灣人,從踏入小學的那一刻開始,
就注定開始長達至少12年的學生生涯。
如果再加上前後幼稚園2~3年,大學4年,
再多一點,加上研究所2~3年的話,
我們人生的前半輩子可能會有20~25年不等的學生生涯。
老一輩的人總是說,
當學生是最幸福的時期了,你以後工作了就知道!
讀書時的你,肯定不這麼覺得吧?
每天都在上課、讀書、考試之中無限循環,
連好好吃飯和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
哪裡最幸福?
但老實說,出了社會又回歸學校生活讀研究所,
我從來沒覺得工作有「那麼的不幸福」,
而我也從來沒覺得,
學生時期「有多幸福」。
因為對我而言,老一輩的人說學生時期幸福最大的原因,
就只是因為你
#不用為人生想太多,「只要」拼命完成老師指派給你的作業和考試即可
#要證明自己的好、要讓師長滿意,
「只要」 考高分、考到好學校,誇獎聲就會此起彼落
#不用賺錢分擔家務, 「只要」 努力讀書就好
說穿了,這些幸福,
都是因為你「不用想太多」,
只要照著「社會幫你鋪的路走」,
好像就自然而然的擔保了你未來也會一路順風。
所以你從有記憶以來,每天醒來的原廠設定,
都不是因為熱愛讀書,
而是因為你 #必須讀書 #必須考試 #必須升學 #必須讓師長滿意
這種情況下更雪上加霜的其實是,不經意的情緒勒索。
你可能也很常聽到師長說:
我們以前的環境有多辛苦,凌晨起床煮飯、跋山涉水上學,放學照顧弟妹;
看看你們現在這麼幸福,起床就有早餐吃、有人載去學校、只要讀書就好。我們為了你,放棄了某某遠大成就的機會,搬到這個城市,讓你能夠好好讀書,
所以你不要讓我們失望,要讓我們的犧牲有價值。
所以你被洗腦久了,腦袋也很難不自動轉化成 -
如果我不夠好,就會沒價值、就會不被愛、就會被丟下。
你可能小的時候也會聽到父母在吵架,
不經意地從他們口中聽到你的名字,
儘管他們討論的可能跟你這個人本身沒有太大的關連,
但年幼的你不會分辨,腦袋就自動理解成 -
爸媽吵架是不是我不乖,是不是我不夠好? 所以我要更乖、更好!
這裡舉幾個例子,並不是要你停止感恩長輩提供給你的生活,
重點是,
你要學會分清楚 -
#他們做的選擇 和 #你對人生的選擇,並沒有直接關係
#他們做的選擇而呈現的結果,是出自於他們的決定
#你做的選擇,完全不需要去「回應」他們所做的選擇和結果
換句話說,
這些從小開始輸入進去腦袋的「認知」,都會影響你現在當大人的時候,
對於現況和危機事件的「反應方式」。
所以當你對於一個狀態過於汲汲營營、快要把自己累死還沒心理不安的時候,
也許停下來想一下,
你這麼努力地狂奔,到底是要「證明」給誰看?
你真的不是在「用努力來證明自己是夠好」的嗎?
我也許比較幸運,家裡長輩少,所以被祖宗十八代豐功偉業洗禮的機會幾乎是零,
但在求學階段,總是會有幾個老師,表現出對某些學生的偏愛。
而這種偏愛,很多都是基於 #誰成績好 #誰上好學校 而比較出來的。
人都有自己的偏好,這是無庸置疑的,
但為人師表,老實說,這種偏愛呈現給學生的 #態度 實在影響一個人太多。
舉例來說,
我是個沒有很會讀書的人-我是指不會融會貫通那種,尤其是為了考試而讀的書。偏偏在高中時期,吊車尾的進入了俗稱的資優班,
想當然的,在那樣競爭激烈的環境下,我的成績在班上總是吊車尾。而我一直以來都很清楚自己的長處在哪裡,
我也深信每個人終究,都會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加上我也沒有不認真讀書,我知道我不會因此走投無路,
所以我在成績吊車尾的情況下,
還是很認真的玩社團搞活動、擔任糾察隊、出國當志工、談戀愛、旅行。
可惜當時是一個這樣子的氛圍:
#就算考完一個大考,也不可以鬆懈,要趕快超前進度、趕快準備下一次考試!
#考不好?你要完蛋了,你這樣以後會沒有學校念,畢業要怎麼辦?
#你不努力一點讀書,參加這個那個的,怎麼趕得上xxx?你看xxx進步多少?
#那些一直被稱讚「很棒」的同學,都繼續努力了,你怎麼還沒進步?
就算,我的腦中再堅定自己的信念,不認為成績決定你的一切,
年少的你都會拼命為了「不要與眾不同」而「學會相同」的努力
我玩歸玩,我卻深深地烙印下
#我怎麼樣都不夠好,達不到老師的理想,
所以反覆嚴厲鞭策自己盲目努力的因應模式,
在瘋狂讀書和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中拉扯。
#努力追逐每個階段性目標時,會擔心自己做不到;
做到了也無法享受成功,只能繼續向前衝
↓
#達到目標時,都還沒機會檢視自己的好與不好,
就得繼續跑,所以之前做的到底有沒有用?不知道
↓
#做對我而言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時,
因為不被「世俗」認同,我也不敢真的開心
↓
#考試沒考好,被唸老師唸得我就是我本身能力不夠好,
可是怎麼不是我「考試這件事沒做好」而已?
所以,當你的人生,全心全力的就是為了讀書,把試考好,
而犧牲掉了所有「社交& 找興趣 & 培養長處」的機會
(e.g., 玩社團、參加活動、和同學聊天),
出社會工作後,
遇到在學時期沒經歷過的大變動,像是公司政策改變、預算縮減,
或是,人際關係有了些許挫折、甚至是下班後席捲而來的空虛,
突然之間,
你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再努力?
然後卻也沒有勇氣,去改變和突破困境,
因為無所適從、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只能盲目的繼續努力。
但就是因為好似在工作上所有的努力都「不再是為了自己」,
你日復一日的越是想要掙脫,卻越覺得自己不夠好,
而且擔心離開了職場,
自己沒有能力「在別的地方」發光,
也就更不敢放鬆、放心的消遣。
因為你擔心自己一做了沒有生產力的事情,
你就會被淘汰。
但其實,如果你把人生的時間軸拉長來看,
求學時期,你全心全意地把心神都投入讀書,是不是其實,
也沒有總是帶你去你想要的地方?
同樣的,如果你在工作期間,把所有的心神投入在工作,
依賴著工作給你人生的成就感,
卻突然的遇到天外飛來一筆、你意想不到的打擊 (裁員、減薪、調職)
把你歸零,並且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時,
你就更是慌張、更是無所適從。
你卻認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所以遇到這種責難,
你更拼命跑,努力證明自己夠好,
把公司和大環境的決定結果,全攬在自己身上。
因為你的童年經歷的保護機制告訴你
#是你不夠好所以會被丟下,
只是,
其實別人的選擇,
#跟你本身好不好,根本沒有關係
這樣永遠都緊繃著的你,是否也覺得人生不夠踏實?
親身經歷過這些,除了每天都提不起勁之外,
我不禁問自己:難道人生就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嗎?
所以當我在疫情之下,找不到工作的時候,
#我就覺得我很失敗、我真沒用,我的人生價值還有什麼價值?
#那我只能繼續,更嚴厲的鞭策自己,狂寫狂丟履歷,一刻不敢鬆懈,
「別人」才不會覺得我沒用,才能證明我「是夠好的」
#啊可是,那個別人到底是誰?然後再換個角度想,
#所以,如果我拿到一份好的工作,才能向世界證明我身而為人夠好?
#所以,如果我不能證明我夠好,就表示我不值得被珍惜、被愛?
拼命努力 = 拿到工作 = 證明自己有價值、有用 = 值得一個讚賞、擁抱?
這個公式如果成立的話,是不是表示,
我這個人,本身具有的
#個性 #價值觀 #創造性 #能力 #耐力
難道就「不值得被讚賞」嗎?
難道沒工作就會等於我「不值得被愛」嗎?
當然不是。
要記得:
#你本身就是值得被愛的 -
只是因為成長過程中,經歷過太多的「你不夠好」,你認為更努力才能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你人生的挫折、失敗都只是經歷的一種 -
只是因為你一直以為挫折和失敗,和人生汙點畫上等號,
也從來沒有人告訴你,你所遭遇到的苦難,
不是為了讓你責備自己的不足,
而是讓你了解下一次,再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
可以知道該怎麼解決或療傷。
希望你不要覺得這些是心靈雞湯。
(因為曾經我也認為這些都只是要讓你「感覺好一點」的腦補罷了)但是花了大把篇幅,寫了這篇也不是合作的閱讀心得,
我想說的是,
親身經歷過這些看起來沒有很痛的痛,
是真的可以改善的。
而改善的方式就是,有意識性的訓練自己面對事情的思考模式,
1. 先認知到自己舊有的習慣
2. 然後練習輸入新的應對方式
以下是我訓練自己思考模式的步驟,
試試看,也許會帶給你不同的收穫。
a. 快要畢業/剛畢業 找不到工作,面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
→ 暫且不要盲目地海投履歷,覺得你做這個做那個也可以
(因為你的生存策略會告訴你 「遇到困境,我沒有選擇,
只能瘋狂努力,才能擺脫困境」)
→ 先搞清楚到底有哪些工作和職位,是你真的喜歡、而且符合你
→ 當你認真有心喜歡某個產業的時候,你也會用盡全力找方式踏進去
→ 再來,如果你都認真的準備履歷、自傳,也面試過了
→ 無論結果好壞, 都先跟自己說聲「你很棒」,
#也允許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再出發
#因為你也是人,需要充電,不需要做每件事情都想著「要有生產力」
→ 等待結果的你也會徬徨,
但你要跟自己說 「等待和停在原地是不一樣的」,
因為就算這次的結果是不好的 # 你也比從來沒經歷過這些地你更強了,
那你也獲得了,比上一次更好的自己,也擁有再重來一次的勇氣。
b. 在工作的你,做得要死要活,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而迷茫時
→ 先分清楚你是不喜歡在做的事?共事的人?薪水不理想? 工時長?還是制度問題?
(很重要是因為,如果你的工作只是為了讓別人滿意,而不是做對你來說有價值的事情,
那你當然沒辦法享受這件事情,甚至關閉自己的感覺,說服自己待下去)
→ 再來搞清楚,你不離開的原因,究竟是怕改變?怕找不到新的工作?
還是怕沒了這個工作,你就不再是別人認同有價值的你了?
(如果你還是像求學時那樣,做所有的事情都只是讓別人滿意,
拼命努力來證明,你自己夠好、有用,進而獲得安全感
那誰來照顧你內心那個,需要被滿足、有渴望的自己呢)
↓
#如果因為現實因素不能換工作,那先從發覺自己的興趣開始,
當你把生活中,有除了工作以外讓你「期待」的重心,
那你就會漸漸地,把獲得成就感的來源,移駕到做有興趣的事情獲得。要記得,做有興趣的事情「可以不需要有生產力」,
但是你要發自內心、且在沒有人逼迫你時,你還是有動力持續進行。
/
#如果可以轉換跑道,也要答應自己,認真面對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
從做過的大大小小事情去分析,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樣子的工作、環境、產業?
誠實面對自己的不喜歡,用刪去法慢慢縮小自己的選擇;
誠實把自己的喜歡組合起來,用關鍵字搜尋有什麼可能性,
世界這麼大,存在的工作方式和類型成千上萬種,真的不怕找不到一個適合你的
找不到,你還可以創造呀!
你說正向的理性思考沒有用?我真的不相信。
你堅信的那些不好的、很惡毒的批評,都讓你人生過得很辛苦了,
你怎麼就不能相信好的思考邏輯,會讓你的人生更好?
Ella (對,SHE的Ella)曾經在一個影片說過一段話:
生命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們永遠都不要忘了,
我們都是很努力才來到這個世界上的。
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希望,
只是有時候,會被這個世界打擊,
忘了自己來到這裡的初衷。
因為要放棄很容易,難的是堅持下去,
生命的本質,從來都不是要去征服什麼事情,
生命的本質是,
你要為你自己的人生,
全力以赴、堅持下去。
希望看到這裡的你,能夠開始提醒自己,
你來到這個世界,是對所有的一切都充滿了期待和希望的,
就算在成長過程中,不小心被舊傷痕、或是被現狀困住,
也要記得曾經對萬物都抱持著好奇心的你,
是很用力在探索世界、並且不曾寄望自己時時刻刻都有生產力的。
所以希望你,能夠在對未來迷惘的時候,
想起你曾經的無所畏懼,
想起你這麼努力地才來到這個世界上,
所以這樣的你,已經足夠、足夠好的。
而不管你做什麼事情,
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能找到快樂、
只要你有全力以赴,
找到現實與理想的平衡,
不再漫無目的的緊抓著自己根本不喜歡的東西,
就為了達成別人的理想、就為了證明自己時,
我相信你,日子會開始過得比較舒心。
2. 你永遠都握有人生的選擇權
文章一開始有提到,從小到大的我們,
在升學路上,每天起床基本上就是在,
一連串的上課、讀書、考試、補習中循環。
但我們試想一下,你有沒有曾經在哪個時候,
偶爾做了一件「不符合師長期望」的事情時,
儘管知道會有遭到責罵、批評、處罰的可能性,
卻還是不顧一切的做了,但收穫卻是一輩子忘不掉的美好回憶?
我有。
而且至今當時學到的技能,都還很受用,
更重要的是,我發掘了自己的長處,並繼續發揮著。
剛剛也有提到,在高中時的我不小心進了資優班,
但是超級不熱愛讀書的我,總被各種社團和糾察隊的招募資訊深深吸引著,
因為從國小到國中的我,也參加了很多有的沒有的活動團體,
我真心的享受在團體中,大家一起為某種目標努力的感覺,
我當然不捨得,為了讀書就放棄喜歡的事情。
/
參加了糾察隊徵選,通過了密集訓練,
還被提拔成當年的隊長,這對我來說可是天大的肯定,
因為當時我需要 #管理團隊 #每周排班表 #辦活動 #製作報表 等等。
/
你才怎麼著?這些都是累積我「發掘我對活動業的熱忱」,
以及我現在能「迅速勝任所有活動相關任務」的奠基石。
為什麼特別提起這件事情?
因為,我深刻的記得,
儘管我應該很明顯的表現出,我非常樂於所做的事情中,
每當我碰到總是只關注我成績好不好了師長,
總是被潑一翻冷水。
照他的話說是 #書都讀不好了,玩這些做什麼?
當然,這就要提到為什麼我說
「你的人生,選擇權在你身上」了
是啊,其實我大可當一個「乖乖聽話」的學生,
好好讀書、就算讀不好也努力表現出來、至少還不會被唸,
可是我「選擇」繼續做讓我開心的事情 (當然,還是有在讀書的情況下)。
所以現在的我回想起來,才意識到「我的選擇」,對我人生的益處。
這本書中,有一個當事者說-
過去,我選擇了一條看似比較輕鬆的道路,可以不用想;
所以現在,我就得花很多時間想了。
畢竟,人生是我自己的。/
你在當乖學生的時候,有沒有曾經思考過
#大人說-好好讀書,才能上好大學;上好大學,才好找到好工作
這個公式有什麼奇怪的地方?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太輕鬆?
但人生,
哪有這麼簡單。
是啊,也許你好好讀書,有天會帶你找到好的工作,
但到底什麼是好工作?
讀書時期的好,也許可以用 #成績 來定義,
那工作呢?
難道 #高薪 #好福利 #錢多事少離家近 就是所謂好的工作嗎?
一路上我們總是在拼命的讀書,閒暇時間也被各種補習班和才藝填滿,
曾幾何時有人在意過 #你好不好 #你開心嗎 #你喜歡這個嗎
更別提你在做一些,不同於世俗標準的事情時,
根本也不會有人問你 #你怎麼會想做這個,可以跟我分享嗎?
當你做一些「對升學無益」的事情時,
如果你能記得更多的是「別在那邊搞東搞西,趕快去讀書」,
你大概只有 #順從為了不起衝突 和 #不順從但搞得烏煙瘴氣 這兩種選擇了。
有注意到嗎?我也用了「選擇」這兩個字。
#當你順從,為了不起衝突時 - 你其實是選擇了「相對穩定」的路走,
因為好像照著走,雖然不喜歡,但是有可預知性的未來 (e.g., 好工作),
這裡的你比較像是「被選擇選擇」。#當你不順從,但搞得烏煙瘴氣時 -你儘管知道別人有可能會不開心,
卻依舊選擇了讓自己開心、做喜歡的事,
這裡的你反而是「選擇了選擇」。
有點饒舌,但慢慢的,你會懂這箇中含意的。
#被選擇選擇,指的是,你為了不辜負某些人的期許,
對於自己的喜歡的也不夠肯定,所以選了他人「給你的指引」。
#選擇了選擇,是表示,你明白對你有期許的人可能會失望,
卻衷於自己的喜好也相信未來的可能性,所以選擇「不遵循他人安排的路」。
很多人,都是被選擇選擇,所以被困在一個環境、工作、人群中,
認為是被人所迫,所以抱怨、後悔「我居然照做」,
卻沒意識到,其實過去式的你是有選擇權,只是你沒有用。
原因是,讀好書→考好試→上好學校 → 找好工作,
這個看似被保證不會出錯的路,太誘人了。
你說當有人告訴你,照著這個步驟走準沒錯,絕對不會失敗,
你會不會動心,當然會。
尤其是年幼無知的你 (對世界的懵懂),更是會覺得,
大人是為你好,所以我相信了,也不會有問題。
可是從來都沒有人告訴你,
當你離開了校園、就算進到了好公司,
你人生還有千千萬萬的選擇,是要由你自己做的。
舉例來說,
搬出去要住哪裡?怎麼找房子?什麼是好房子?
每天要吃、煮什麼?下班後好空虛,要做什麼?
假日大家都好忙,朋友糾不成,我該做什麼?
工作好煩、好不喜歡,可是不知道別的哪裡好?
just to name a few.
再加上,因為從以前,
只要做不是升學相關的事情,基本上都會被阻止,
我們有很多社交的能力,真的訓練都不足夠,
所以在職場上,職場外,一離開了校園,
人際關係就開始各種碰壁,
也是造就許多人對工作後的現狀不滿其中原因之一。
經歷過人生風風雨雨,回頭看看過去、再對比現在,
我認為,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啟發是,
讓我了解不論過去如何,現在的我,永遠可以選擇。尤其是,不論過去所做的任何選擇,
那些一點一滴終究是造就了現在這個獨一無二的你,
但是當你對現狀不滿的時候,
不應該花大把精力,怨悔自己過去的被選擇選擇 or 選擇了選擇。
雖然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喜歡照著好好讀書這條路走的人,
但我終究還是為了「不要太不一樣」(因為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走了高中畢業、讀大學、然後找工作這條路。
我也了解遵循這條路走得我,
是因為擔心會成為輸家、會一無是處、會走冤妄路。
但是到底什麼是輸家什麼是贏家?
你就是你啊,獨一無二的你,
你又沒有想要過別人的生活,
為什麼要跟別人一樣?
所以,
我真的、真的很希望,
看到此篇文章的你能夠理解,
這個世界真的好大、好大、好大,
你的選擇有好多、好多、好多。
你在做的所有大大小小事情,
不論是為了讀書考試也好,為了開心玩樂交朋友也好,
為了逃避不想做另一件事情也好,
當你能夠在這些過程中,找到讓你有動力、有成就感的事情,
把它記下來。
然後當你迷惘的時候,
試試看這些事情,是不是還是讓你的心怦動,
如果是的話,你的未來,要做一輩子的事情,
很可能就會跟這些moment有很直接的關聯性。
我認為,
當時我在做一些「跟升學無關」的事情時,
如果有師長告訴我:
「你對這個很有天分耶,你以後可能有A, B, C這幾條路可以發展哦」
那我就有機會可以思考,屬於「我」的人生可以是什麼樣子。
#至少在我大學以前,對職業的認知可是很一板一眼的
#因為沒有時間探索啊,也沒有人旁敲側擊開路給你
#結果才發現世界有夠大
/
然後我也許就會更早知道人生可以有什麼選擇啊,原來我這個計畫控,可以當專案管理啊!
啊,原來我這麼喜歡辦活動,它是一個產業啊,可以當飯吃的!
啊,原來我想專攻活動管理,在台灣也有類似的科系、出路啊!
(因為掛在藝文、藝術類底下,費盡一番功夫才找到的)
如果你還在讀書,那我想好好的鼓勵你,
努力的發掘自己的興趣,你會發現,
真心喜歡一件事的心,給你的快樂感和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
而你絕對、絕對有權利,選擇你去做你喜歡的事情,
而且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情況下,
善用關鍵字、拼湊一百種組合,你也會找到你能深耕一片天,
就算找不到 #你就是創造那個可能的可能!
/
而現在被困在某個處境的你,
我也想好好鼓勵你 #勇敢的為自己選擇一次吧!
既然很多時候,你的選擇都不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如果你現在選擇一次,為了你自己,
最糟的情況,大概也就是回到原狀了吧,對嗎?
與其懊惱以前的選擇沒有做對,
#先認知到,我們都會做選擇,而選擇都會有自己呈現的樣子
#而不論這是什麼樣子,都是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的樣子
你都一樣是在努力,那這次我們選擇開心的努力。
/
不敢跳脫舒適圈的你,我們先從「理解自己喜歡做什麼」開始嘗試,
而這個「喜歡」,包含了「做喜歡的事情」和「呈現你喜歡的樣子」,
你不需要盲目的去挑戰自己,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挑戰極限,
但是我們可以從「跳脫現狀」開始做出不同的選擇。
example: 大學畢業我進了活動業 →
卻被自己國貿系的光環框架住,覺得一定要當業務才對得起我的學歷→
結果當業務過程中,最享受的東西卻還是辦展覽(i.e., 活動) →
極力想離開當時工作,想出國也想跳回活動業 →
評估自己能做的選擇 (i.e., 了解國外活動業, 申請研究所最快, 考雅思) →
做備案 (i.e., 回前公司?哪些其他活動公司?) →
做好準備,確定之後就迅速離職
從之前澳洲研究所的經驗談文中,我就有提過,
找到自己的動機,是最重要的事情。
當你的動機是你「發自內心的選擇」這樣的心態時,
你也不會再去責怪、怨天尤人的說著「啊,要是我怎樣怎樣就好了」
你會更努力的為了你的動機,做出能達成目標的選擇,
你更不會安於現狀,你也會很有動力,
因為這樣的努力,是有意義、是為了你自己、是你所愛的選擇。
希望這落落長文,
能讓你重新思考你對努力的看法
(i.e., 不是每個努力都要有生產力)
也能讓你調整你對選擇的看法
(i.e., 你永遠都有選擇權,use it wisely!)
接下來兩篇還會繼續探討這本書改變我對人生的四個價值觀,
Stay tu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