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好大學=成功人生?這不是人生的唯一公式。
今天想來談點研究所畢業後,
我當了幾個月面試官的這段期間,
對人生求學道路和未來就業的一些反思。
台灣的教育制度,一向都是填鴨式教育。
導致大多數的人,在這樣的制度下,
很少有時間和機會發掘自己有興趣的領域。
我當然也不例外。
從國中開始,我們上的每一堂課、考的每一個試,
都是為了prepare我們將來能考上「好的高中」;
當我們上了高中之後,同樣的,
上課、讀書、考試這樣無限循環三年,
也是為了要能夠讓我們考上 「好的大學」。
那你有想過,到底什麼是好的高中、好的大學嗎?
在世俗眼光下,普遍認知都是這樣子的:
- 公立前段高中,才是好的高中
- 國立大學升學率高的高中,才是好的高中
- 國立、排名好的大學,就是好的大學
然後呢?
你有沒有發現,
除了大學本身排名好,
也許勉強再加一個企業愛用,就是好的大學之外
好像就沒有其他形容詞,
是被用來解釋什麼是好的大學了?
這代表了什麼?
好的大學,真的並不保證就業率,
更不保證你就會有一帆風順的人生。
你隨便上網一查,就會發現社會上許多大學生
清一色的共同問題都是
「大學讀錯科系怎麼辦?」
「讀這個系,不知道畢業要幹麻?」
「讀錯科系,人生就毀了嗎?」
身為在台灣教育體制下長大的我,
看著這些新世代的青年,對於未來的茫然,
實在是心有戚戚焉 也挺感慨
畢竟 「未來」 「人生」
這兩個如此龐大 不著邊際的詞彙
在台灣過去和現在的教育體制下
真的沒有為每一個個體,
建立什麼長遠的觀念。
你想想看,以前國中和高中的時候,
上過的那些生涯規劃課程,你記得多少?
對你的實際幫助又有多少呢?
至少在我的經驗中,
過去在上這些課程時,腦袋想的還不都是
待會要考試的內容、今天的讀書規劃、
或是不停的倒數著某個大考的來臨
這些課程的規劃,
美其名是幫助我們找到未來方向
實際上,
如果整體的教育制度一直都是考試導向的話,
學生是很難在這樣的過程中,
有多餘的時間和空間 「思考和創造」。
所以這就要回到今天想談論的主題
大學科系對人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還有為什麼 「選擇機會和平台」
以及 「運用資源及經驗」
其實比較重要呢?
藉由這個小小的平台,
我想分享自己
在台灣和澳洲的讀書和就業的反思和體悟
我分享的觀點並沒有對與錯的分別,
但希望透過這樣的分享,
能讓對於未來和人生很茫然的你,
認真的體會到
「人生的道路,並不是永遠都直線前進;
人生,永遠都可以停下來、再繼續,
更可以回到原點,再重新開始。
只是後來這幾次,你都不會再是從零出發。」
1. 簡述求學背景
我在台灣的求學之路很平凡
至少在十二年國教之內可以這麼說沒錯
小二那年,從菲律賓回到台灣之後,
我就一路讀著公立國小、公立國中和公立普通高中長大
延伸閱讀:在菲律賓長大,帶給了我什麼?國際體驗以及培養國際觀的序幕
我一直都不是很會讀書的人
是那種就算作業全部都做對、上課都有聽懂
考試只要換個方向考,我就會完全不知道怎麼辦的那種
這種情況在平常學校的小考可能還好,
但是一遇到大型考試,我幾乎都半寫半猜題的度過
總之,
國中時得知有免試升學,我那年連基測 (暴露年紀) 都沒考,
就樂學上了普通高中。
高中的時候,也是因為太了解自己不適合大考,
三年之中唯一的目標,就是拚了命的把成績維持在中上程度
因為學測只要考的還可以,
我就能用繁星免試升學這個管道去大學。
後來,也很順利的照著計劃,
用這樣的方式上了一所私立大學的國貿系。
你如果問我,描述這段的時候,
是想帶給你什麼呢?
我想分享的是:
反思過後,我還真的不知道為什麼我走了這樣的路
但是我「並沒有後悔」。
因為在這些人生交叉路口的時候「我並非沒有選擇權」
相反的,我的這些決定「全部都是由我做主的」。
但是做出這些選擇前,我並非從未在意過他人的眼光及想法
因為你年紀還小的時候,
會有許多人在這條路上會給你「看似為你好」的建議
來「讓你成為他人理想中的你」
可是如果現在的我,能重新來一次,
我會跟18歲的自己說:
我也把這段話分享給你。
2. 描繪出理想藍圖,為「自己」做選擇
簡述我的求學背景之後,
就要來談談為什麼我認為選擇和努力同等重要了。
我們先從國中要選畢業的出路開始吧。
當時,大部分人的目標都是朝著普通高中升學
大概是因為這最普遍?這最正常?這樣最好?
話雖如此,學校在那三年之中,
其實也邀請許多技職學校來宣傳不同的科系。
但那時,手機、網路並沒有像現在那樣的唾手可得,
當學生的我們,是很被動的在接收這些升學資訊的。
舉個例子吧!
印相深刻的是,許多來宣傳的技職學校,
都是來推廣幼保科、家政科、汽修科、美容科、護理科這種
(!!這些沒有好或不好,但是不是在我的興趣範圍內!!)
卻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公開介紹過「商科」
我對商科一直都有種莫名的理想,
卻因為對這方面的資訊完全沒有概念
當時傻傻地誤以為「一定要考上好大學,才能讀商科」
沒想到上了大學之後,
才發現大學一些同學本身都是讀高職的商科過來的,
回頭查才知道
哇!原來高職分這麼多種類,簡直太驚訝了。
當時有一段時間,我也很認真的考慮要讀語言學校
也就是文藻外語學院的五專部
大概是從小在國際之間移動的比較多,
一直對外語有一種很深的情節存在。
可是後來沒有去考的原因
單純只是因為「不想要和朋友不同時間畢業」
所以就放棄這個選擇。
現在想起來,還真是的是有夠傻。
一來,當時真的很重友情,
所以以為一定要「什麼事情都一起經歷」
才能維持感情;
二來,明明知道自己對語言相對拿手,
也知道自己對於出國生活這條路有很大的嚮往,
卻這樣斷送自己可以達成這個目標的路。
你說,這樣還不傻嗎?
如此「為了不要不一樣的選擇」
造就了我後來高中三年,可以說是苦不堪言的日子!
高中整整三年,上的每一堂課「都是為了準備考試」
一點都沒有在享受學習知識的感覺
每天還會聽到一百次以上的
「這個會考,趕快畫重點。」
超煩!
我真的超級努力,因為不太會融會貫通,
能努力的方向就是一直背書一直寫題目
然後一直考不好很傷心後,再拼命爬起來
因為俗話不是說都這樣說的嗎?
「勤能補拙」「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之下,
我天真的以為只要自己把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
儘管在這個不擅長的環境中努力,
總有一天會得到自己想要的名次和考試成績的。
現在想起那段時光,都還是會頭皮發麻呢。
長大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更多才發現,
你不努力一定沒有收穫,
但實際上,也有很多事情並不是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大部分的時候,
你是要「選對事情努力」!
當你選的努力方向是
你有興趣、擅長、有熱忱,願意全力付出的時候,
你的努力真的會事半功倍,
且所有的一切過程自然而然「會對你產生價值和意義」。
偶爾我也會想著,
如果當時有去讀文藻的五專,
然後把高中這三年的精力全部投注在
「我知道我一直都很喜歡的語文領域」的話
現在的我,究竟會在哪裡呢?
即使那時一定也會走著各式各樣曲折的道路,
但是我應該會覺得快樂許多吧?
總之,因為選高中時這樣「沒未自己做選擇」的經驗,
嘗到太多的苦頭之後,我學乖了
大學的科系跟學校的選擇
我完完全全「都是為了我自己」。
高中生、正逢十八歲,
茫然、對未來感覺很模糊,
都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能給你的最好建議就是
「替自己的理想生活畫一個想像藍圖」
什麼意思呢?
以我的例子來說,我選擇大學的時候,
我哪知道我未來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呢?
所以,
我純粹是以下面這幾的理想狀態去決定的
- 要在外縣市- 因為想要離家,開始獨立生活
- 要能夠打工- 因為想要增加工作經驗和賺錢
- 要有出國 & 國際體驗的機會-如果沒有,至少要能常用英文
- 要是商科- 因為真的只對商有興趣
在這個理想藍圖之下,我最後選擇了
在中部市區的一所私立大學
就讀「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我很滿意
也非常非常喜歡我的決定。
可是!
當時用我的成績申請這間學校
被許多許多人評論為「太過浪費」
大家都說,你這個成績至少可以上國立大學啊!
上不了中字輩,你還有地區大學可以選!
你怎麼去選私立學校?
但是我很清楚的知道,
我做的這個選擇是「我為自己」而選的啊!
我不再是國中升高中時那樣
太在意他人眼光、想法、和評論
而做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
但是為了跟大家一樣的決定。
如果我當下聽了大家的話,
選擇一個國立、地區大學「就沒不會費我的成績」
可是,
到底誰來保證我那個選擇「就能滿足我的理想藍圖」?
對吧?
所以
這邊要分享給你的是:
通常,在選學校和科系的這段時間,
真的會突然蹦出超級多人,在你耳邊給你各種建議
就好像
那些人平時跟你八竿子打不著,
但這種時候都跟你超有關係,說點話就能展現自己的重要性一樣
是要表明自己的建議「絕對可以保證你人生一帆風順」嗎?
還是說了然後希望你未來發大財時「可以邀功是自己說的話成就你的」?
所以這種時候,
你更是要學會「聆聽自己的內心聲音」
相信我,不管如何,
這些人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到最後都會跟你毫無關係」!
至於該怎麼描繪自己的理想藍圖呢?
現在資訊這麼發達,多上網查查資料、看看別人的分享
(就像你現在在看我的文章一樣啊!)
慢慢歸納出「屬於自己的理想」
儘管你只是從
很小的一個科目 (主科副科都好)、
一個社團活動、
一個自願性質服務當中
發掘自己對某件事情
甚至只是某個狀態
有「比對其他事情跟狀態,擁有更多的熱愛」
那麼,恭喜你
這就是你可以「為自己做選擇」的極大關鍵之一!
3. 選擇機會 & 平台,然後積極爭取
回到這篇文章的重點
「大學科系和校對人生的影響?」
認真來說,
這個問題的答案,
其實要看你怎麼選擇你的機會和平台,
並選決定要如何運用你的資源和選擇。
舉例來說
你可以好不容易拚上一個很厲害的前段國立大學,
選了一個「大家都說」就業率很好的科系
.
但是四年讀的要死要活,因為你一點都不喜歡,
更慘的是,
還因為不拿手,讀到天荒地老還沒時間社交。
/
你也可以選擇上一個排名普普通通的私立大學,
因為那你有「你很擅長、你很喜歡」的科系
.
不僅四年你讀的得心應手,
在讀書的閒暇之餘,
你還有空可以打工、參與社團活動、志工服務等等。
簡單兩個比較看起來,
你覺得誰的人生,好像會過得比較快樂一點?
我是個很喜歡用不同的視角看事情的人。
因為當你暫時把焦點抽離自己的時候,
很多你不知道如何選擇的困難,
自然而然就有解答了。
當然,這兩個例子舉的是比較極端了一點,
你最可能的是在這兩個極端之中
找到自己的一個平衡點
畢竟我就是一個很平凡的人,
我如果不主動選擇機會和平台,並積極爭取
那麼是不會有人自動端到我的眼前送給我的。
而也就是因為這個認知
做好的選擇才是比較聰明的做法啊!
在選擇我當時大學和科系的主要關鍵因素
就是因為能夠滿足我所提到的四個理想生活
千萬不要小看你畫出來的這些藍圖
你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
這些藍圖都會默默指引你到最好的地方
只是你要回過頭來看才會發現而已。
所以當我們回頭來看看我在第二點提到的藍圖:
3.1 要在外縣市 >
從南部搬到中部,絕對是我人生最正確選擇之一!
.
不僅學會獨立、也體認到自己「適合獨居」的體質。
再加上大學四年期間,也有足夠的時間和自由
能夠自由安排每一分每一秒,
不用在意任何人的眼光
去盡情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
非常值得!
3.2 要能夠打工 >
我們學校附近,能給學生打工機會超爆多,
這對像我當時,第一次入職場的人來說,非常有利;
再者,因為學校在市區,
也是許多產業發展的重鎮,所以未來就業機會,
相對也比偏遠地區學校多非常多。
/
這裡是提一個相對的概念,
就像大家都會說台北就業機會多那樣。
台中市區的就業機會,
當然也會比台中郊區、其他非直轄市的區域多很多。
這點可以說是我回過頭來看,
覺得選這所學校最值得的地方。
當初也沒想那麼多,覺得哇太棒了,
打零工的機會到處都有,能夠賺錢真好!
但意想不到的收穫其實是
- 發掘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職場環境
- 發掘自己從來都不知道的職位和產業
- 透過認識的「同事」更加了解「未來方向」
- 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尤其是與不同年齡層人交流的機會
- 學習軟硬實力,同時發掘自己擅長之處
(不管是自己發現、培養出來、還是被點出來讚許都好!)
這個藍圖,後來也在我澳洲讀書的選擇中印證了。
我在選擇研究所要去的城市的時候,
也真的是看準了雪梨廣大的就業市場而來的呢!
延伸閱讀:澳洲研究所經驗談 Ep.1 | 3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我選澳洲留學?
3.3 要有出國 & 國際體驗的機會;如果沒有,至少要能常用英文 >
這兩者我選擇的學校和科系都有提供!
.
不僅有許多交換學生、國際實習&志工的機會,
有一半以上的科目都是英文授課。
當然,這些資源很公平的擺在那裡,
你怎麼「選擇去爭取」才是關鍵。
如果你有你的理想藍圖,
就會大概知道什麼樣的資源能滿足你的興趣
你當然就可以朝有提供這些平台的學校去做選擇!
而這點,可以說是當初在兩所學校之中做抉擇時,
我讀的學校大大勝出另一所的關鍵因素。
3.4 要是商科 >
雖然我的學校是以理工科系出名,
但是商科的師資 & 課程規劃也非常全面性,
所以吸引到各式各樣的學生來就讀,
進而造就了一個很多元文化的學習環境。
加上學校本身有許多姊妹校的學生,
也有許多國際學生到我們學校讀四年,
所以在一個如此多元文化的環境中學習,
其實也會默默的刺激你的國際觀 & 對未來的理解。
你選擇的「環境」固然很重要,
但別忘了「同儕」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我常常很驕傲地跟身邊的人多,
要不是當初遇到國貿系許多「具有前瞻性」的同學,
被他們的積極性和找主動資源的能力影響很深
我至今的人生可能也會大不相同啊!
4. 選錯科系和學校?那就「運用資源和經驗」繼續走!
當然,我也不是一直以來都知道這些體悟
你從我的求學經歷應該也能看出來,
我也是走了許多彎路,
才走到現在這裡,能夠打文章跟你分享心得。
在當人資的這幾個月之中,
我看到了好多好多各式各樣的履歷
以我的經驗來看「好的」履歷
跟你讀的學校和科系真的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反而是「你在專業知識之外獲得的軟實力」
會成為你勝出他人的關鍵因素之一。
這裡強調的是非醫生、護士、工程師、律師等
需要接受長期系統話訓練才能從業的專業人員
我也也完全理解每個人的家庭背景不同
能做出的選擇自然會有所不同
像是需要打工支付自己生活費的人
和家裡能夠完全支援你的人
這兩者有的閒暇時間當然有所差異
但這也就帶到了最後一個要討論的點
「如果真的選錯科系和學校,那就學會運用資源和經驗吧!」
上面有提過,大學的我是讀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的,
因為我一直以來都對商科有莫名的興趣。
但其實我們系的課程規劃,不是只有focus在貿易這個部份而已
也有許多行銷以及管理方面的課程,
培養我們對企業經營更整體和系統性的概念。
另外,國貿系既然有一個「國」字在內,
和其他科系最大不同的地方就在於
除了學一般你常聽到的行銷管理,我們還會有國際行銷管理
財務管理,我們就還會有國際財務管理
這樣以此類推的科目。
你可能以為,我要開始介紹我們科系的好了嗎?
不,完全不是!
相反的,
就像這段落標題指出的一樣
「我也曾一度覺得自己讀錯科系,人生要毀了!」
約莫是大二上那年,
我突然發現自己根本一點都不喜歡國貿
因為在上課和準備考試過程中,
我再也感受不到當初選這個科系的熱忱與快樂,
覺得實在完全沒辦法想像自己在這樣的職場工作。
那段時間,我剛好開始人生中第一份正職打工,
所以我拚了命的上班,認真的叫賣、認真的服務客人,
因為只有這樣,
我才能暫時忘記需要面對科系和未來的問題。
大二這一年,我也很認真思考了是否要轉系轉校?
要轉教育系嗎?好像對教學蠻有興趣的?
要轉行銷系嗎?好像所有科系中,最喜歡的非行銷莫屬?
要轉科大應外嗎?好像還是對語言最有興趣?
諸如此類。
我記得自己去問過許多師長、打工夥伴、和學長姊的建議,
輾轉難眠的思考著自己是不是人生要整個打掉重練?
就這樣持續了大概一整年的時間,
雖然沒有痛苦到沒辦法繼續把這個系讀完,
但是就是說不上來的不開心。
後來是因為有一些轉捩點,
我才突然發現科系根本只是輔助,
你怎麼把焦點放在運用資源和體驗人生
才是最重要的!
這些轉捩點大概可以分成這幾個:
- 印尼實習機會-
喚起當初選擇這所學校的初衷,能夠國際體驗!
出去之後也確實把國際觀拓展的更開,
看到印尼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跟台灣好不一樣,
體悟到人生真的「不是只有一種面貌」。
每個人當下糾結的事情,放大來看,
都只是一個過程。 - 打工的店在爵士音樂節擺攤-
雖然那時打工是為了賺錢兼逃避面對未來問題,
但這經驗讓我發現到自己「很喜歡活動這種氛圍」。
日復一日的在店裡銷售商品,久了其實很枯燥,
意外的,一旦放到了「活動」的場合,
我卻能因為環境的轉變「非常有動力達成銷售目標」。
所以後來的幾個打工,
我就朝展覽、婚禮和旅遊這種活動性質的去嘗試。 - 在台灣擔任國外留學團的行政助理-
這是一個需要去機場接待美國教授的短期留學團,
即使平常工作內容就是打理各式行政職務,
卻在過程中,讓我發掘自己喜歡的職場環境,
也就是「跨文化職場」讓我意外的適應的非常好。
同時,因為帶領國外教授認識台灣辦了許多一日遊,
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做計劃,也很會做計劃」的優勢。 - 國貿課程需要學會籌辦展覽-
在「國貿實務」這個專業課程中,
期末的一項作業是要我們分組籌辦海外參展。
和組員來來回回的討論中,
更加了解自己對 planning and working towards something
是非常有熱忱的,因此學到很多也做的很愉快。
後來畢業後工作時,
也能夠直接把這堂課學到的技能和知識,
直接無痛搬到職場上運用。
現在有辦法分享的這些轉捩點和體悟,
是進入職場後反思得來的。
不管是我自己在台灣和澳洲的人生 & 求職經驗、
或是我在看澳洲履歷的時候的經驗
我認為
你從各式各樣人生體驗中學到的軟實力
像是溝通能力、危機處理反應能力、人際關係處理等等
才是你有沒有辦法「讓人生更順利一點」的關鍵。
當然,學習專業知識是真的很重要,
但是在職場上,最終你要工作的夥伴都還是活生生的人
這些軟實力和你做事的思考邏輯,
反而才是現在職場在面試者非常看重的趨勢。
儘管你今天拿一個非常漂亮的學歷和成績單去應徵,
雖然順利透過漂亮的履歷,進入到面試這個關卡
卻遲到、態度很差、一點都不懂的待人處事的話,
能夠拿到一個職位的機率真的太低了。
這邊想要分享的重點是:
雖然在大學時期,你可能會真的很不幸的
選到了一個不盡理想的系所和學校,
但是沒關係,人生不是因此就停在這裡。
你如果打定主意不要轉學轉系,
你反而要想的是
「我如何找到機會,走向我理想的道路?」
以我的例子,我就是把注意了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去職場、去真實的世界碰撞,
你會發現在學校裡擔心的這些真的不是什麼大事!
當你選擇主動把握機會和選擇平台,
你就給予自己更多不同的人生體驗的權利
與其自怨自艾選錯系很懊悔,
不如替自己開路,幫自己 「找到你的降落點」。
相信我,我也打工過,
打工時期能碰撞出來的 「技能、經驗、和人脈」,
真的可以帶你走很遠很遠很遠。
重點在於
你有沒有好好體驗這個經驗,get the most out of it?
你有沒有好好leverage這個經驗,轉化成有意義的體驗?
好好選擇、好好努力,
一切的一切,都沒有白走的路
這些,都能幫助你寫一個 「有價值」的履歷
同時也能讓你面試時的回答 「更勝他人一籌」。
很簡單呀,
如果你能轉化這些經驗,把自己promote的很有價值的話,
真的會有人如此在意你讀的學校和科系嗎?
我想,答案你應該很清楚了吧?
結語
最後,想總結一下
我和你一樣,都是很平凡的人,
所以你在求學時期經歷過的心境轉折,
如你所讀,我也親身體會過。
當學生時對社會和未來的徬徨都很正常,
但是你要一直記得自己是有選擇權去努力的。
不管你是什麼年紀、處在什麼人生階段,
不妨從現在開始 「構想你對未來的理想藍圖」
這個藍圖,
會在冥冥之中引領你做的每一個決定,
也會給你無限出發、失敗、再重來的勇氣;
選擇一個能給予你無限資源和平台的環境,
永遠比把自己困在他人理想中的美好仙境來的更重要。
就算你真的很不幸的,
意識到自己選錯眼前的步伐,
你能做的就是學會運用你的經驗,
把它轉化成故事、技能、實力,
這些都會是能讓你閃閃發光的重要養分。
我知道文章開頭我有提過,
但我想要再強調一次:
「人生的道路,並不是永遠都直線前進;
人生,永遠都可以停下來、再繼續,
更可以回到原點,再重新開始。
只是後來這幾次,你都不會再是從零出發。」
共勉~~
我們下篇文章見!
Cheers 🙂